-
生日
今天生日,又徒增长了一岁。 20代后半的时候对年龄已经不太care也不过生日了,到了所谓的令人恐惧的30岁也没有觉得怎么样,现在30岁以后也就更加不过生日,也不去多想徒增的这几岁了。 只是有两件所谓的“人生大事”都发生在生日这一天,真的是很巧合。 第一件事是多年前入籍宣誓,正好被安排在生日的这一天,从那天起我的年龄徒增了一岁,同时也成为了加拿大公民。第二件事情就是今天,收到了正式offer,于是算是成为了学术方向的图书管理员。这两次身份的改变,都发生在生日这一天,可能冥冥之中有什么安排吧。 虽然不care年龄,但是依然有变老的焦虑,有对aging的焦虑。除了体力体能大不如前啦,记忆里大不如前啦,会变得迷迷糊糊啦忘性大,有白头发有皱纹,脂肪堆积等等这些切身的焦虑之外,还有对未来的焦虑。比如一个人的老后要怎么过啊,老了以后生病卧床要怎么办啊。在这一点上,我倒是非常能与我的被独身子女政策荼毒的父母共情,虽然父母并没有要求我要为他们养老,但是我还是能感到自己肩上的责任,但是否能照顾过来就是另外一回事儿。而当自己老了一个人的话又会怎么办呢?这也是这几年越来越让我焦虑的一个隐性的东西,所以才会开始渐渐关注care study这方面的研究吧。
-
【碎碎念】1
Jun 5, 2022~Jun 12, 2022 其实我觉得搭配衣服和做菜的原理是一样的,比如什么剪裁+料子+颜色搭配起来好看自己穿着舒服,是一种creative work。做菜也是,什么素材搭配起来好吃下酒,也是一种createive work,就很有趣。(Jun 5, 2022) 就觉得女权不是为了把男的变成平权,女权主义也不是信仰,它是一种批评理论,批评社会政治结构,批评各种文本,也是社会运动的理论支持,是关心(各种意义上的)女性的为了女性的理论装置,是一种政治立场,原本来说和男的真的没关系。至于男的要不要宣称自己是女权,或者自己支持女权,怎么去表达支持和联合,在女性因为愤怒大骂男性的时候,自己是否感到被冒犯,应该怎么做,这些事情男的自己去想去,不是女权主义该解决的,也不是女性该去在乎的。这种时候男的就别出来割席了,who cares?!那么有些男的可能会问,那应该让男性怎么办?怎么办?自己思考自己想啊!为啥要让女的教做人?女的自己的事情还考虑不过来!然后又想到我之前一直在推荐的那套未完结的漫画《告别迷你裙》(さよならミニスカート),就是社会全方位对女性的性别暴力(真实的肢体上的暴力,性暴力,语言上的暴力等等)的故事。其中的男主对受到性别暴力的女主说:不要那么轻易信任我,我也是男性,和伤害你的人是一样也是男性,请一直怀疑我直到你觉得可以真的相信我为止。这可以是一个思路。(Jun 10, 2022)
-
Darling, I have no dream job. I don’t dream of labor.
因为7月初就要从现在的公司辞职了,就想说来写一下这几年的工作经历的所得所失。我从第一个研究生毕业之后就开始在现在的公司上班,全职,公司是一家面向海外日本大小企业员工的医疗保险的公司,我做的是客服,帮助日本客人(我们的会员)联系预约当地的医院,处理保险问题之类,会使用到中日英三语,日常工作和办公室语言是日语。当时刚毕业,作为一个纯文科生实在没什么技能,只能靠着自己的语言能力找工作,于是找到了这份工作,也没想到会一直做这么久。 全职做了一段时间后我实在是厌倦一周五天每天8小时按部就班的工作。工作虽然很轻松,平时日常还能练习听说读写自己喜欢的日语,工作上人际关系简单,和工友虽然无法兴趣相投,智识上也无法多交流,不过大家人都比较nice(虽然也有很恶心的人和事,但都是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每周五天每天8小时一成不变的工作实在让我看不到生活的目的和希望,加上工作也没啥上升空间,我也不想上升,再加上我自己既不喜欢医疗也不喜欢保险,实在不知道工作除了赚钱之外的意义是什么。所谓在平凡的岗位中找到工作的意义是什么?所谓的专业精神是什么?为什么我对这些PUA一样的话语完全无法感到共鸣?
-
【简单快手食谱】空气炸锅烤小土豆
🥬 食材:小土豆,橄榄油,黑胡椒,盐,dry parsley(可有可无) 🔥 做法:小土豆洗干净,切一半,放入空气炸锅,放橄榄油,黑胡椒,盐,dry parsley。20-30分钟(依据空气炸锅的种类和土豆的多少自行调整),用筷子插土豆,软糯了就是熟了。 💡 Tips: 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当作牛排的配菜,还可以和沙拉一起吃,配红酒和啤酒都很好。 如果锅后撒孜然粉,辣子粉,就很中国口味,配啤酒特别好。
-
生活上的改变和新开始
从豆瓣开始需要实名制之后,我自己的生活,从网上到现实,都发生了很多变化。 豆瓣不再能点赞发言标记书影音,不再能和友邻互动,只能默默看着,像是隔了一层玻璃,想触碰又触碰不到,像是豆瓣网上一个没有实名的幽灵。 虽然从06年就开始用豆瓣,辗转换了好几个号,最近这个“堂本栞”的号也用了6年左右了,但是让我怀念的不是豆瓣这个网站,还是友邻,是用豆瓣的各种人们,是在简中互联网上,一个自由的讨论学术讨论社会政治问题的空间。我惋惜的是这个空间的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