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周是厌班的一周,上班第三周,终于不太忙了,然后就觉得上班真的好无趣。另一方面,来美国快1个月了,家具终于寄到了,但是看着空旷的房间,还是觉得好萧瑟,家具都小了一圈。其实我来美国第一个感觉就是什么都大一号。或者是自己缩小了一号。周围的人几乎都人高马大不说,房间整个也是各种意义上的大,空间大,厨房吧台也好高,我从多伦多带来的Ikea买的吧台凳,根本不够尺寸,只能被我用来当end table或者nightstand,哪里需要往哪里搬。虽然我也知道空旷的房间打算卫生很方便,可是我还是喜欢把房间填的满满的,让我有安全感,让我觉得很cozy,不那么可怜巴巴。但是想着说不定明年我就搬家了,搬家时候收拾东西真的麻烦,也不想买什么东西,就很矛盾。
天气依然很热,进入9月早晚凉快了一些但依然好热,太阳好晒。忽然想到11月感恩节有好几天假期,说不定可以再用两天vacation出去玩,去哪里呢,我在这地方去美国以外的地方大部分都不能直飞,那么只能在美国境内或者周边,我真的是不怕冷,也不想特别去热的地方,起码目前不想,因为我热怕了!不想被太阳烤,但想想对美国也没有什么特别感兴趣的地方,我想去的是欧洲,想去北欧!想去台湾!想去日本!
上面是一些白日梦,回到现实。这周虽然比较厌烦上班,但是也做了一些事情,我比较喜欢把“摸鱼”干的事情转化成工作。这周开始渐渐能看起书来(也是settle down的体现,是好事儿),于是在看一本武汉老年男性同志的口述史,非常有意思,尤其让我看到文革时期这些身处底层,对男性性爱有感觉的人(我不想用“同性恋”这个词来定义因为当年也没有这个词儿和这个词儿赋予的各种方面的意义)所呈现的另一种文革时期的历史切面。然后就在图书馆里找history of male same-sex relation in china相关的书和资料看,虽然是在摸鱼,不过我打算做一个LibGuide方便日后想做这方面研究的学生查找资料方便,也算是自己的工作一部分了。而且我今天还读到一篇论文也是做文革时期男性同性恋的口述史的,那篇论文呈现出来的历史切面,就和我看的武汉口述史完全不一样,真的非常有意思。
除了这些之外我也在通勤时候重读王尔德的童话,王尔德总是能抚慰我。然后还从图书馆借了我喜欢的作家Ali Smith的早期的短篇小说集Free Love and Other Stories,今天看了一点第一篇free love讲“我”在阿姆斯特丹红灯区和某位妓女第一期性爱的故事,真的写的很好很美,虽然不是后来Ali Smith的风格,但是对于Lesbian的女性性体验的描写我个人读到的还是很少,也一直在找很好的写作(Winterson的《写在身体上》也很好!),Ali Smith果然没有让我失望!
这一周经历了,家具送到,生活水准提高,厌恶工作,重新开始“摸鱼”阅读,从LGBTQ到反资本主义反gentrification的左派书籍文章的阅读,到把摸鱼时候想到的东西带回归到工作,最后发现我还是喜欢图书馆的工作的,就算我再对混学术圈无感,对北美大学机构本身的反感,也不能阻挡我对书籍,对知识,对未知的好奇心,我有好多要多东西想要阅读,想要了解。可能最终的人生梦想就是当一个阅读者。当然我还想要搞事情,如果不是为了挣钱糊口,我有好多好多想干的事情!为什么要把我困在朝九晚五的工作中,困在大学图书馆中!虽然我也从中获了一些资源。
PS:和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部门的人见面了,所谓的欢迎会吧,大家听说我住在距离学校5,6km以外的地方都说,你怎么住那么远。而我:什么!5,6km按照多伦多的空间概念,那不就是家门口吗😂 而且坐bus只要20分钟(bus开的真的好慢)真的是太近了啊!我以前通勤1小时以上诶,光坐bus到地铁站就要30分钟以上诶😂
PS2:独居真的很爽,我爱独居,但是唯一的问题也是最大的挑战就是有虫子,我从搬进来就虫子作斗争,不到一个月一罐杀虫剂用完了。和公寓反应,今天来做pest control,晚上正坐在沙发上写这篇blog的时候,就看到一个黑色东西在地毯上快速地爬过,虽然我也不知道到底是个什么虫子,但我也不那么害怕了,只觉得无奈,拿了杀虫剂过来虫子倒不见了。看了到冬天之前,和虫子的战斗还要持续,这也是我想要搬家的最重要的原因(虽然我也不知道别的公寓有没有虫子)。当然,除此之外,能有个人负责照顾我的生活,负责家务做饭又不会打扰我那是最理想的了,所以我需要的是一个管家,请赐给我一个黑执事吧,我愿意献上我的灵魂😂 (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