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美国国庆放假,周二就收到学校HR发来的邮件,关于TN签证的申请流程和需要的材料。然后在等学校邮寄来一份雇主签名信,资料就齐全,可以在过海关的时候直接办理3年的TN签证。
并且办好了美元户头和美国银行卡,美国信用卡其实也能在加拿大办理,不过打算过去了再办,目前网上买东西什么的就先用美国VISA Debit卡。还去优衣库买了几件短袖打算带去。
虽然还有一个月才出发,但是周三就在家里收拾行李。把秋冬的衣服塞进最大的行李箱,还没有完全塞下,衣服为什么会那么多!收拾东西怎么会那么累!
出了收拾衣服之外,还有一些乱七八糟的小东西想带。翻出了英文版《鲁拜集》,就找出中文版看了一眼:
12
在枝干粗壮的树下,一卷诗抄,
一大杯葡萄美酒,加一个面包——
你也在我身旁,在荒野中歌唱——
啊,在荒野中,这天堂已够美好!
16
人们所心向神往的世俗企求
变成了灰烬或烈火烹油;尔后,
就象雪飘落灰封尘蒙的沙漠——
辉映了一时半刻便化为乌有。
21
啊,我亲爱的,斟满这今日之杯,
浇却那往日之悔和来日之畏;
明天哪!哎,到了明天连我自己
怕已归入昨天的七千年之内。
24
啊,把剩下的一切尽情地享用——
趁我们还没沉沦于泥土之中;
尘土复归于尘土,长眠尘土下——
无酒无歌无歌手,而且还无穷。
27
年青时,我也对那些学者圣人
热切地造访;谈生说死的宏论
也颇有所闻:但我出来时走的
无非还是进去时走的那道门。
28
我同他们播下的种子是智慧,
又亲手耕耘使种子抽芽吐穗;
这儿便是我得到的全部收获——
我来时好比流水,去时象风吹。
29
不知什么是根由、哪里是源头,
就象是流水,无奈地流进宇宙;
不知哪里是尽头、也不再勾留,
我象是风儿,无奈地吹过砂丘。
人生无常,唯有喝酒的感觉特别喜欢。人生は意味がないと私は思う。
周四公司给我开了欢送会,下班后大家一起吃饭喝酒到凌晨3点,上司开车送我回家。走在凌晨3点的多伦多市中心,觉得无比怀念,想到以前大学本科的时候,经常和朋友喝了酒后凌晨在市中心游荡,毕业工作加上疫情已经好久好久没有走在深夜的市中心了,并且觉得奇奇怪怪的人好多啊。比如我们一群人出来回家等Uber的时候,就有一个流浪汉跑来招惹我们,不过我们也没理他他就自己走掉了,倒也不觉得怎么样,一路上流浪汉和无家可归的人感觉比以前也多了很多。

周四还收到了美国那边寄来的快递,雇主信寄到了。
周五原本打算订机票。结果回到家后凌晨4点才睡觉,早上起来发现手机没信号,家里没有网。一开始以为我的手机坏了,问了邻居才知道是Rogers坏了!晚上原本和另外几位主播约定好录播客,感觉要耽误,也没办法和她们联系。等到下午还是没有手机信号没有网,于是跑出门去蹭网,原本想去公共图书馆,但走到半路看到一家PIZZA NOVA,门口一群人在蹭网,我也就跑过去,连上wifi,和主播们联系上,结果周五就没有录成播客。晚上7点多快8点,手机终于有信号,但临睡前还是一直没有网。
我想起了以前看过一个日本电影叫做《サバイバルファミリー》,讲忽然有一天东京不明原因停电而造成的慌乱,写一家人在这样的“末日设定”中的生存游戏故事。对于现代社会,停电确实相当于世界末日,没有网络,几乎也是非常影响世界经济的运转和人们的日常生活。
直到晚上手机有信号之后,我连着自己的personal hotspot,定好了机票。之前一直对要搬家去美国居住没有什么实感,定了机票后才有一种真实感,真的要去小镇大学城里生活了啊!
最后,这周读了Ling Ma在纽约客上最新发表的一篇短篇小说:Peking Duck,十分推荐。女性的移民故事,母女的故事,第一代移民和1.5代移民的创伤,写的算是很聪明。而且这篇篇短篇小说还提出了很重要的问题:转述别人的故事的意义是什么?是否应该讲述别人的故事?转述者有没有authorship。她的这篇小说也是在试图回答这些问题。比如一开始故事的讲述者是1.5代移民,女儿讲述自己的母亲的故事,然后故事套故事,最后回到母亲自己讲述当初真正发生了什么,然后结束。总之就是写的很聪明,故事很吸引人读下去,又不会写成“故事会”,又提出了各种问题(种族,移民,女性等社会问题之外,还有关于authorship的文学问题)。虽然但是,读起来十分令我难过啊,很少读这种故事因为好PTSD!不过还是期待她9月份新出版的短篇小说集《Bliss Montage: Stories》。